上外70年与共和国一同走过

发布时间:2019-11-20浏览次数:319


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声振聋发聩的宣告为起点,走到今日广邀四海客,一展大国范。

70年,上海外国语大学以语言起家,以上海为基点,以服务共和国为目标,而成今时文教金管法齐头并进、区域国别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初褪稚气。

70年,上外与共和国同龄,携手走过了风风雨雨,历遍了这起起伏伏,但不改培养国之重才的初心,不忘自诞生起就肩负的红色使命,不悔这来时漫漫路:


 

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

1949—1950年)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学习和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急需大批俄语人才的情况下,由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同志倡导,经中共中央华东局、上海市委决定,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由此于194912月宣告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伊始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校。


 

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

1950—1952年)

为配合国家外交外贸工作需要,学校于1950年增设英语班,更名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19514月,学校又建立东方语言文学系,增设缅甸语、越南语和印尼语专业。至19528月,学校已初具规模,设俄语、英语、缅甸语、越南语和印度尼西亚语5个语种。


 

上海俄文专修(科)学校

1952—1956年)

1952年下半年起,全国高等院校实行统一招生并开始院系调整。根据教育部指示,我校东方语言文学系师生全部并入北京大学,只设俄语专业。至19566月,在校教师人数达241名(苏侨教师90人,中国教师151人),先后招收七期学生共3998人,其中毕业2087人,为国家各条战线输送了一批急需的俄语人才


上海外国语学院

1956—1994年)

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学院,增设英语、法语、德语专业,学制改为四年。

与此同时,山东大学等院校的学生转来学习(1957年),上海第一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并入我校(1958年)。学校于1958年开办夜校部,设英语、德语、法语、俄语4个语种,第一批学员2200人入学。同年又接受上海市委财贸部和上海市外贸局的委托,开设外贸外语系,设英语、德语、法语、日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6个语种。

1963912日,经中央批准,上海外国语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直属教育部领导

这一时期,学校还新增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培训部,并与上海市教育局共建了附属外国语学校(即上外附中)、附属外国语小学(即上外附小)等教学部门。至此,学校的专业设置已从单一的俄语专业发展为俄语、英语、法语、德语、日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7个外语专业,较为顺利地从培养单一的俄语人才发展为培养高层次多语种外语人才。

随着国家外交工作逐渐打开局面和对外交往的有所扩大,国家对高层次外语人才的需求显得十分突出和紧迫1970年,学校开办试点班,共招收学员32名(设有英语、德语两个语种)。随后,根据教育部的指示,学校于19725月正式恢复招生,从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招收了536名工农兵学员,编入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希腊语、意大利语等9个专业学习,学制3年。从1973年起,又增设了阿尔巴尼亚语专业。

与此同时,上外还承接和完成了一些外语人才的培训教学任务。从1972年至1974年,连续3年在当时上海各中学毕业生里选拔3批约300名左右的学员进入为期4年的外语培训班。在此期间,还举办了黑龙江俄语函授班、云南西双版纳英语短训班和有1400多人参加的各类外语短训班等。

1979年,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学校于恢复出国培训部,并成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及各类研究机构、图书资料中心和外语考试中心等。同年又与徐汇区区政府共同创办分校。

1982年起,学校着手准备由单科的外国语学院向多科性应用学科外国语大学方向发展的诸种努力1983年起,陆续增设了国际新闻、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法、国际会计、对外汉语、外事管理、新闻传播与技术等新专业。这些新专业旨在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能掌握一至两门外语,又具备应用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984年在英语系中设置并孵化的国际贸易教研室,其成为后来国际金融贸易学院的前身。

19855月,经教育部同意,我校的英文译名由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 (SFLI) 改为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ISU)

1988年独立设立对外经济贸易系,著名国际贸易专家薛蕃康教授为创系主任。

1993年,上外进一步深化了教育改革,调整专业设置,增加新的语种和新的应用学科专业,相继开设了国际会计、涉外秘书、广告学、信息技术、广播电视、国际政治、外交事务、公共关系等一批旨在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高质量、复合型外语人才的专业和课程,使高等外语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家外交外事外贸和对外文化交流等项工作的需求服务。

1993年成立国际经济贸易管理学院,内设国际贸易、国际会计、国际企业管理三个专业。


上海外国语大学

1994至今)

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时被列为国家教委和上海市共同建设的首批学校之一。1996年,学校通过教育部审核,成为进入“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

1995年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增设了国际金融专业,并于1998 年获得国际贸易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进入新世纪,学校于2000年新建了位于上海松江大学城的新校区,本科生及研究生随之陆续迁入。汇聚着各国风情的松江校区,已成为上外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基地和摇篮。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国际经济贸易管理学院于 2006年初重组为国际金融贸易学院和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正式成立。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学校于20145月提出新时期应有的外语人才观诠释世界、成就未来(Interpret the World, Translate the Future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社会进步、服务中外人文交流的办学使命。

国际金融贸易学院于2014年获得金融专业学位硕士授予点。

20159月,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领英)发布了《2015中国金融人才库报告》,上海外国语大学位居培养输送金融毕业生最多的大学排行榜第14名,也是排名前15的上榜高校中唯一的外国语大学。

201511月,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提出多语种+”战略,并构建外语院系特色思政工作体系,加强思政课程与外语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20167月,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学校提出建设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的办学愿景,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

2016年国际金融贸易学院开设多语种+”金融人才实验班。

2017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获准列入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规划专业(2017-2019年)备案名单。

20179月,上海外国语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10月,上外承办的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中国阿拉伯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等四个项目入选《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

2018年,国际金融贸易学院获得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在2018年的全国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中,上海外国语大学金融硕士(MF)项目位列全国同批参评的所有高校与科研院所第一名。

 

回望来时路,建校近七十余年来,从成立初期单语种单科性学校到后来的多语种多学科学院再到现在的向国际化高水平大学迈进,学校现已发展为以语言文学类学科见长,文、教、经、管、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外国语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他们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为国家外交事业、经济建设、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为增进我国同各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贡献。

国际金融贸易学院秉持经济全球化、全球经济人的办学理念,立足上海,前瞻世界,已经为祖国培养了近五千名具有战略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经济金融与管理人才。

未来属于共和国,未来属于下一个70年的上外,未来属于金贸学院每一位师生,未来属于每一个拼搏的上外人!上外与共和国下一个70年的故事又将如何写下新的篇章,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