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成绩揭晓,我院2019级会计学专业学生王梓伊、孙伟业、任杰团队(指导教师:周琼)荣获一等奖(Meritorious Winner);国贸专业学生潘颖颖、罗丹玉、龚宇昕团队(指导教师:李煜鑫)荣获二等奖(Honorable Mention);国贸专业学生薛潘远、项卉、戴沁国团队(指导教师:谢雯璟)荣获成功参与奖(Successful Participant)。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由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主办,是唯一的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竞赛,着重强调研究和解决方案的原创性、团队合作、交流及结果的合理性,体现了参赛选手研究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为现今各类数学建模竞赛之鼻祖。赛题内容涉及经济、管理、环境、资源、生态、医学、安全等众多领域。
孙伟业、王梓伊、任杰团队
在本次比赛中,他们选择了题目C:要求建立黄金与比特币的量化交易模型,从而实现最优化收益。他们以双均线策略作为模拟交易系统的基础,然后通过监督学习算法进行模型优化,最终获得了总收益超8700%,年化收益率超144%的模拟交易收益。
此次参赛能够获奖离不开学院和老师的悉心指导,学院开设有投资学、Python数据分析等相关课程,为他们小组成员提供了参赛的关键支持,使他们能够将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到此次比赛实践中。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非常重视思维能力、编程能力和英文写作能力。所以在比赛前,团队一起钻研了多篇历年获奖论文,对解题思路、模型选取、论文结构进行总结。四天不间断的日夜奋战和一次次模型的推翻和创新、论文的反复修改斟酌,都成为了他们团队拼搏向前的动力。
潘颖颖、罗丹玉、龚宇昕团队
在本次大赛中,她们选择了大赛中仅约7%的参赛者选择的D题:数据与分析(D&A)系统评价与优化问题。她们基于TOPSIS法,在运用OCM模型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源、技术和流程三个角度构建出14个指标对ICM公司的D&A系统成熟度进行评价,并使用仿真进行模拟检验。在优化系统方面,她们设定系统成熟概率,运用博弈论思想计算其达到纳什均衡的条件;又将不同港口、不同行业的需求转化为了人力资源、技术、流程三个关键要素的权重调整,并在此基础上研究ICM公司所获得的效益,将该评价与优化方法进行推广。敏感性分析来证明其所建模型较为稳健。
提及参赛收获,她们说:“数学建模需要守住决心、潜心静气、下苦功夫、坚持到底,这种保持深度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是比赛最大的收获。备赛到参赛皆是如此:从去年暑假我们在各自实习的地铁来回上做题反思,到今年寒假我们各居三城但仍互相督促,再到每个人主动地去了解其他人的工作内容,我们可以一同踏实向前、广博学识、互融互通并将其与课内所学结合,最终致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这样的实干精神最为珍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很幸运我们能同行如此之久。而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出的数理能力,也将为我们的未来深造打好坚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学院数模社的学长学姐们在这个过程中也给我们分享了很多经验,大家的成绩离不开学院的支持和帮助。”
对于八个多月的备赛与比赛最重要的因素,她们认为是:“好奇而长久的思考,真挚且实在的交流。”数学建模带给她们的不仅是专业能力的加强、未来规划的清晰,更是长期思考力和行动力的提升。
薛潘远、项卉、戴沁国团队
在本次大赛中,他们选择了F题:小行星采矿对全球公平的影响。他们通过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差距为全球公平下定义,从五个方面全面衡量国家实力,用基于box-cox变换的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权值,并基于全球经济发展情况对模型进行验证。
在对小行星采矿的未来模式的设想中,他们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对其运作模式进行分析。在供给方面,他们构建空间发展指数利用聚类分析来判断不同国家未来短期进入市场的可能性;在需求方面建立了能源需求量预测模型并定义了空间采矿敏感度指标。
四天的建模比赛是对脑力与体力的双重考验,因此合理的团队分工在紧凑的比赛过程中非常重要,要发挥每位成员的优势,扬长避短。在编程与建模能力有所欠缺的情况下,金院学子的经济学知识与语言优势给予了他们关键性的帮助,最终顺利完成比赛。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