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国际资本唱空投资中国前景

发布时间:2017-03-09浏览次数:322

在资本为王的时代,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既要重视基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资本积累与有效的资产配置组合,更要特别警惕在“羊群效应”的集体行动逻辑下,国际金融资本对新兴市场投资机会尤其是投资前景的唱空,进而显著降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安全边际。


属于“金砖”的投资时代终结?


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公布的2015年三季度及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除了经常账户表现未发生根本性逆转之外,资本和金融账户出现了较大逆差,其中,非储备性的金融账户逆差3498亿美元,储备资产减少2277亿美元。其中尤以第三季度的逆差最为严重,当季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2239亿美元,储备资产减少1605亿美元。似乎印证了摩根大通不久前发布报告所称的新兴经济体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资本外流现象。

根据小摩的统计,今年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新兴市场资金共外流5700亿美元,仅中国就流出3600亿美元。新兴经济体经济的大面积失血,已令相关国际投资者随即改变投资组合。例如,曾一手造就“金砖国家(BRICs)”亮丽名词的高盛,上月即关闭了BRICs基金,旗下投资将并入其他新兴市场投资组合,所谓属于金砖国家的投资时代,似乎正在终结。

没有人否认,作为全球资本市场上最具实力的超级投手和金融符号创意的大本营,高盛对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资本市场有着巨大影响力。当年,若不是其前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的天才创意,也就没有大名鼎鼎的“金砖国家”以及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一系列创意设计衍生品。12年前,奥尼尔的研究团队发表报告,称2039年,金砖四国的经济规模将超过最大的西方经济体;12年后,金砖国家中,仅中国一家的经济规模即达到美国的60%。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发达国家对全球产出的贡献已经少于新兴经济体的贡献,占世界GDP的比重从2004年的54%降至2014年的43%。尽管不排除握有强大金融资本力的高盛,其唱高金砖国家投资前景的做法是一种出色的资本市场营销策略,但高盛通过向市场释放投资信号确实带动了高达10万亿美元国际资本的投资走向变迁。彭博社的数据显示,“金砖”组合在2010年的基金表现曾达到历史峰值,但在过去5年间逐渐亏损,如以2010年的峰值计算,相关资产缩水幅度高达88%,高盛于是关闭该只基金,将其并入另一个范围更广的新兴市场基金来运营。据报道,高盛在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的相关报告中称,这样做是因为高盛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该基金都不会有明显起色。

然而,就在以高盛为代表的国际金融资本以实际行动发出唱空新兴市场投资前景信号的同时,中国在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则给出了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路线图。其中确保经济保持持续增长依然是第一位的任务。尽管未来五年的平均增速目标是否为6.5%还有待明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确定,但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框架下,无论以何种口径测算,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速都不可能低于6%。而在支撑经济有效增长的内生性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提升尚未真正形成根本性动力的前提下,结构合理的大当量投资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必不可少手段。换句话说,只要中国经济依然能够在未来五年里保持6%及以上的增长速度,没有一个精明的国际投资者会轻易忽视来自中国市场的相关投资机会。

不错,中国经济在2001-2010年这十年间的增长率达到10.5%,而在2011-2013年期间降为8.2%2014年跌至7.3%,但考虑到中国如今已是经济规模高达10万亿美元的巨型经济体,而在全球经济发展史上,尚无第二个国家在达到这个经济规模时还能够保持6%以上的经济增速。况且从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逻辑来看,在一国工业化尚未完成之前,其国内市场的投资机会一般不会出现断崖式消失,而是出现结构性的变化;即便在完成工业化之后,由于面临产业结构的整体性升级、新产业革命的酝酿以及金融业的发展,留给国际资本的投资空间也是十分广阔的。在这方面,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都提供了极为鲜活的案例。

笔者认为,以高盛为代表的国际资本,之所以放大关闭旗下针对新兴市场某个特定基金的效应,既是为自己的投资策略组合的失败寻找借口,也是在某种程度上配合全球业已启动的新一轮大规模资产转移。


双管齐下提高经济安全边际


不过,以高盛和摩根大通的国际影响力,其相关报告的发布,肯定会对国际投资者产生影响,甚至有的影响还是非常直接的。世人注意到,全球围绕美联储加息时间窗口的炒作,就把新兴市场折腾得筋疲力尽。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资本市场对美联储可能加息的反应明显过度。数以千亿美元计的资本外流,在助推美股的同时,也整固了美元。而未来一段时期,全球大类资产价格面临重估,大宗商品价格有可能继续受到压制,这将恶化严重依赖资源性产品出口的新兴经济的经济环境。一旦部分新兴经济出现违约,则早就准备好的国际金融资本届时会显著拉高唱空分贝,一场残酷的剪羊毛运动恐怕难以避免。

因此,在资本为王的时代,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既要重视基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资本积累与有效的资产配置组合,更要特别警惕在“羊群效应”的集体行动逻辑下,国际金融资本对新兴市场投资机会尤其是投资前景的唱空,进而显著降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安全边际。

所谓属于“金砖”的投资时代已成为历史的评论,所谓新兴市场光环不再的判断,尽管或多或少有一定数据支撑,但在判断一国经济基本面和发展预期时,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提是要冷静分析该经济增长动力是否出现根本性衰退,是否在孕育新的增长动力,另一个重要的观察点是,该国基于技术进步的增长是否呈现新的态势,显然,中国在上述几个方面均不乏动力源,这是中国保持经济发展定力的基础。

我们当然不能忽视国际金融资本唱空中国经济的负效应,必须以真实经济数据和前瞻性的分析积极引导舆论和市场主体的判断,另一方面,应切实整固实体经济竞争力。因为在充分的信息和准确的数据面前,任何高级别的“忽悠”最终都是苍白的。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2015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