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超越美国是高级别忽悠的假命题

发布时间:2017-03-08浏览次数:353

就中美两国的真实经济实力及发展趋势而言,不论美国愿意不愿意,其在未来5年内都将是全球首席经济强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基于购买力平价(PPP)得出的所谓中国取代美国成为第一经济大国的结论,就技术层面而言就如当年宣传的中国制造业超越美国一样,本质上都是忽悠中国乃至世界进而让中国提早分摊更多国际责任的一种战术安排。依然握有较稳固占优策略的美国,其一流的技术、工业与服务业体系,及其对全球价值链顶层分工格局的掌控,是横亘在中国面前的一堵高墙。


某种程度上服务于美国利益的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频频在中国经济规模上做文章,其背后的逻辑值得警觉。

先是在今年430日,世界银行在其研究报告中称中国将在今年底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已明显早于IMF专家此前的预期。之前,IMF曾预测中国在2019年前不大可能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看到世行把中国经济超过美国的时间不断前移,IMF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发布相关信息。结果两大权威国际经济组织在5个月之后几乎同时对外宣布,中国已成为全球首席经济大国。国际媒体还引用世行的估算,将今年929日定为“权力的转换”之日。IMF更是给出了今年中美两国的各自经济规模,中国为17.6万亿美元,美国是17.4万亿美元。

其实,无论是世行还是IMF,其近年来针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发布的相关信息越来越带有强烈的偏好,换句话说,其背后的操纵痕迹日趋明显。2005年,世行的报告中还认为中国的经济规模仅为美国的43%,此后世行在2012年预测中国可能在203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IMF2005年也通过测算认为中国经济不到美国一半,中国最快到2019年才能超过美国,届时经济规模将是美国的120%

难怪相对严谨的《瑞典日报》针对世行的报告评论说,这可能这是一个数字游戏。因为以原始数据计算,中国去年的经济规模仍然比美国小6.5万亿美元。何况中国去年按照名义汇率取得的9.3万亿美元GDP中,在除掉水分之后,其有效经济产出估计也只有6万亿美元。而世行和IMF的分析师们,在其宽大的办公室里,通过所谓的购买力平价法,不仅一下子将6.5万亿美元的巨大数字鸿沟抹去,而且还得出中国经济规模将在今年超过美国0.2万亿美元的完美结论。这是稍微懂得经济发展理论的人无法接收到。因为即便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人的真实生活水平也要远远落后于美国。经合组织早先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只有全球平均的75%,而美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则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70%。即便是在上海、北京这样最接近于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的中国超级城市,其一般居民的生活状况也是相当拮据的,居民的幸福感与人均GDP已超过1.5万美元的统计数字相比,落差很大。

还是国际数据和信息研究机构(HIS)预测数据较为客观。这家机构曾在98日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的时间为2024年,届时中国的名义GDP28.25万亿美元,而美国则为27.13万亿美元,中国占全球GDP的份额也将从2013年的12%提高到2025年的20%。而且HIS对中国经济的告诫也较为精准,例如,要通过经济再平衡,带动经济结构调整,激活消费潜能,等等。

笔者认为,就中美两国的真实经济实力及发展趋势而言,不论美国愿意不愿意,其在未来5年内都将是全球首席经济强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基于购买力平价(PPP)得出的所谓中国取代美国成为第一经济大国的结论,就技术层面而言就如当年宣传的中国制造业超越美国一样,本质上都是忽悠中国乃至世界进而让中国提早分摊更多国际责任的一种战术安排。依然握有较稳固占优策略的美国,其一流的技术、工业与服务业体系,及其对全球价值链顶层分工格局的掌控,是横亘在中国面前的一堵高墙。

在主要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集中到对核心产业控制权以及对表征财富符号的储备货币主导权争夺的今天,简单的GDP比较,并不能准确反映一国经济实力尤其是国际竞争力的大小。至少在笔者看来,中国无论是在高端制造业领域还是前沿科技领域乃至决定国家竞争优势的金融价值链环节,与美国至少存在10年的差距,有些领域的差距甚至在20年以上。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舆论尽管可以低成本的向世人宣传,中国经济规模已经或者即将超过美国,但作为有国家责任感的中国人,决不可轻言中国已经在经济上超越美国。

中国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海洋工程、船舶制造、生物制药等战略性产业与美国存在着巨大差距,仅仅是干线飞机所用的发动机,中国与美国的差距就在30年左右。美国在基础领域的雄厚研究实力举世无匹,中国则在某种意义上扮演着为美国持续输送大批量低成本人才的角色。而就国家之间的经济与贸易分工以及获益程度而言,中国拥有的对美贸易顺差,本质上是中国数以千万计的产业工人的血汗换来的,而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只需要印刷美元就可以获得生产制造的价廉物美商品,至于中国在其过程中消耗多少国内资源并不为美国所关心;就中美各自的顶尖企业而言,中国企业尽管入选世界500强的数字逐年上涨,但站在全球顶层分工的角度而言,完全没有可比性。或许,把苹果和联想简单进行对比并不恰当,但这就是美中企业差距的真实写照。一个苹果一年创造的利润就相当于45个联想。美国的顶尖企业,从埃克森美股、通用电气到波音、谷歌,尽管在中国都能找到同行,但在核心技术以及全球资源配置力方面的差距,远非彼此营收规模所能比。更为严酷的事实是,由于没有储备货币,中国又不得不将通过贸易顺差换来的美元拿来购买美国国债,支持美国的经济增长、教育投入乃至军事开支。

当然美国还握有针对中国的两大王牌:金融与武力。各国可以不动声色地去美元化,但美国是不会容忍这一趋势发酵。美国一定会在既有的机制化霸权范畴内,运用多维力量工具巩固美元霸权。中国的金融市场体系发育、货币力量工具和战略性金融人才队伍的培育,至少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形成相对成熟的格局,才有可能对中国扩充国际经济行为边界提供有力支撑。

美国战略家真正担心的,并不是中国工商银行已经成为全球最大银行,也不是中石化超过埃克森美孚的营收,而是类似华为这样的新锐企业,一旦被不缺营商禀赋的中国企业家所复制和推广,则对美国技术地位的冲击相当可怕。因此,美国一定会在强化实体经济竞争力的同时,加大对前沿科技领域的研发投入,巩固美国的技术高边疆。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2014年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