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提升国际分工能级赋予央行战略使命

发布时间:2017-03-08浏览次数:192

中国从现在起到2020年以前,既要完成经济战略转型这一核心要务,更要在积极主导全球金融格局变迁的过程中强化中国的金融力量工具,加快锻造金融资本力,提升在全球顶层分工中的战略地位。在此过程中,地位愈发显要的中国央行亟须做好前瞻性准备:积极培育战略性金融人才,尽早布局全球金融洗牌,并在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上,以凝聚高端价值链的力量杠杆确保中国对外金融资产安全;积极构建全球三边均势货币格局,将中国央行打造成与美联储比肩的全球超级央行。


在中国国内金融改革处于敏感时间窗口、国际金融地位亟待升格的关键历史时期,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的央行,如今中国人民银行的几乎每一个动作都有某种程度上的世界影响力。例如,从近期启动的黄金国际板、流动性释放、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央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有关人民币完全可兑换无时间表的表态乃至有关人事变动的传言,等等。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国内外影响。

作为货币政策中枢,央行承担的使命随着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上升而变得格外吃重。回望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央行的国际地位某种意义上甚至不及一些欧洲小国的央行,央行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角色空间也受到较大约束。而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中国央行已经成为相对独立于全球五大央行之外的另一重量级央行。若以总资产衡量,中国央行早在2011年即超过了美联储成为全球第一大央行。截至2013年底,全球总资产排名前三的央行分别是:中国人民银行(5万亿美元)、美联储(4万亿美元)、欧洲央行(3.12万亿美元)。如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逻辑框架下,中国央行无论是在货币政策投放还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方面,都是不折不扣的重量级角色。

只是应当看到,尽管中国央行在不少指标方面均居国际同行前列,但就整体表现而言,央行与中国经济发展及随之而来的国际话语权诉求之间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中国央行总资产超越美联储以及中国广义货币(M2)规模超越美国的事实,既不表明中国央行已经取代美联储成为世界央行,更不意味着中国成为全球流动性的主要提供者;而是在既有美元本位条件下,中国被迫加速经济货币化的一种次优制度安排。谁都知道,一国央行总资产的扩大并非说明该国央行实力有多强,而是诸多因素合成的产物。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增长最快的国家,要保持较快经济增长速度,资本投入是必备的要素之一。尽管FDI这些年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但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信贷的投放却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自200811月至2012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内执行的货币政策整体而言极为宽松。经济货币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在做大央行资产规模的同时,也加大了央行的政策操作难度。一个明显的副作用是通胀压力的显著增加。而国际资本对中国的赶集,很大层面上是为了套利。从中美两国央行的资产结构来看,美联储近几年的资产扩张主要源于QE,即大量购买政府债券、住房抵押等,截至去年底,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购入的资产规模高达3.8万亿美元,占其资产规模的90%以上;而中国央行资产总额的85%源于外汇资产,对本国政府和机构的债权仅占资产规模的12%左右。说中国在自觉不自觉地帮助维护美元地位一点都不错。美国可以忍受对华巨额贸易逆差的存在,中国看起来从中确实赚了不少美元,中国的外汇储备越积越多,持有的美国债券也随之增多。一旦中国的美元储备越多,就越担心美元贬值,而如今的美国又没有绝对的义务同时也不可能保证美元币值稳定。所以,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比美国更关心美元的走势。偏偏如今的美元又是一种没有抵押品的债务凭证,是一种全世界通行的高级“白条”。各国收到这些“白条”之后,即便不喜欢,也决不敢撕掉。从这个意义说,表面上掌握了最多资产的中国央行,和美联储相比,实在太弱小。换句话说,中国外汇储备占据全球总量三分之一以上的事实,既反映了作为超级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对国际产业和投机资本的持续吸引,更凸显在全球既有经济与金融分工格局下,中国某种意义上为主要金融强国打工的弱势地位。

中国还是全球排名前六位的经济体中唯一没有实行利率市场化与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国家。预计仅仅推行利率市场化至少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中国央行如何在经济转型中尊重货币发行理性,降低货币超发的偏好,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中国央行若要最终超越美联储,还需握有至关重要的货币杠杆,即把人民币培育成国际货币本位币,成为与美元比肩的储备货币、国际清算货币、价值储藏手段、金融交易货币和财富计价单位,更是一个漫长的博弈过程。

中国从现在起到2020年以前,既要完成经济战略转型这一核心要务,更要在积极主导全球金融格局变迁的过程中强化中国的金融力量工具,加快锻造金融资本力,提升在全球顶层分工中的战略地位。在此过程中,地位愈发显要的中国央行亟须做好前瞻性准备:积极培育战略性金融人才,尽早布局全球金融洗牌,并在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上,以凝聚高端价值链的力量杠杆确保中国对外金融资产安全;积极构建全球三边均势货币格局,将中国央行打造成与美联储比肩的全球超级央行。

时不我待,在中国成为一流经济强国的诸多要件中,无论是具有一流竞争力的产业竞争体系,还是世界级的银行、保险与货币体系,乃至最终成为全球经济秩序的积极主导力量,均离不开央行的有效作为与行为边界的持续扩大。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2014年9月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