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争夺全球定价权时间窗口来临

发布时间:2017-03-08浏览次数:212

中国从贸易大国和制造大国向产业与资本强国迈进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般逻辑,掌握定价权或者参与制定大宗商品和金融资产定价权是中国升格为一流金融强国的指标性要素。现阶段,中国要从美欧经营了数百年的资产定价体系中博得与本国经济实力相称的话语权,殊为不易;但随着人民币和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此长彼消趋势的不断发展,随着中国参与全球定价有关市场主体的不断发育,中国有望迎来争夺全球定价权的时间窗口。


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大宗商品定价机制看客的中国,如今正大力推动为黄金等多种大宗商品建立定价基准,尽管过程注定道阻且长。

作为铁矿石、铜、煤炭等多种原材料的全球最大买家,中国天量的原料进口不仅折射出仍然处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的中国经济对全球资源供应的过度依赖,亦给中国资源与能源安全不断亮出红灯,更反映出缺乏产品定价权的中国在全球顶层分工中的弱势地位。以铁矿石为例,2013年中国全年进口铁矿石8.19亿吨,同比增长10.2%,进口均价129.0美元/吨。但是占据全球铁矿石消费量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国,却无法深度嵌入铁矿石的定价体系中。全球铁矿石年度长协合同取消后,中国钢厂采购铁矿石主要签订定量不定价的月度合同,即最终结算价是合同签署之前一个月的普氏能源品位62%铁矿石指数的平均价格。尽管这一定价机制看似公平,但由于多家海外大投行的参与,使得该定价机制运营以来,以普氏指数为代表的新加坡交易所铁矿石场内外交易影响着全球定价权,而其海外指数、美元交易偏好的制度安排,使得中国被排斥在铁矿石定价体系之外。

石油定价体系亦不例外,过去,中国作为原油净出口国,对国际原油价格并不敏感。如今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原油进口国,2013年日平均原油进口量为620万桶,仅次于美国的660万桶。今年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总进口量将超过3亿吨。但在当今的石油定价体系中,同样没有中国人的话语权。看起来十分完善的金融市场定价机制,本质上受控于美国政府和华尔街大投行。尤其在石油美元体制下,无论是OPEC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国家,都无法摆脱美元本位的控制,中国要参与石油定价,说易行难。

作为一种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财富游戏,无论是初级产品定价权还是金融资产定价权可以是高级忽悠工具,也可以变成宰割弱势群体的筹码。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美国之所以喊痛,他国则是真伤,除了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以外,还与美国牢牢掌握着国际初级产品和金融资产的定价权不无关系。某种意义上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其经济政策和金融资产定价权都不是完全独立的,或者说是美国主导的机制化霸权下的依附型产物。世人不应忘记,在距今并不遥远的格林斯潘时代,美国在金融创新的旗号下,极力扩张金融霸权的边界,将各国投资者玩弄于鼓掌之中,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跟着华尔街分析师的分析偏好变动,花旗、高盛、摩根士丹利等金融巨头就是美国用来盘剥弱势国家或者打压竞争对手的重要力量工具。

中国从贸易大国和制造大国向产业与资本强国迈进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般逻辑,掌握定价权或者参与制定大宗商品和金融资产定价权是中国升格为一流金融强国的指标性要素。中国亟待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实际地位,积极争取参与制定初级产品与高端产品的定价权,切实改变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弱势地位。现阶段,中国要从美欧经营了数百年的资产定价体系中博得与本国经济实力相称的话语权,殊为不易。中国企业要从老辣且极易结成价格同盟的上游供应商以及国际投行那儿最终博得定价主导权,并且打进发达国家的市场,亦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在“资源为王”时代,缺失初级产品定价权的中国既要运用国际通行规则与上游企业展开多回合的博弈,也要介入被国际大投行控制的期货市场体系;并在逐步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同时,尽快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早日形成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

而今,中国在争夺铁矿石、石油和黄金等大宗商品定价权方面的努力正在取得积极进展。国内正在构建北矿所、大商所铁矿石期货和上清所铁矿石掉期三大定价平台。尤其是上清所铁矿石掉期平台,以人民币报价,有助于争夺铁矿石定价权。筹备中的上海自贸区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清算平台,将面向国内外企业,目的是促成中国交易价格的国际化。而大商所铁矿石期货成交量已把新加坡和美国CME同行甩在身后,普氏指数报价或许已参考了大商所铁矿石的期货价格。至于石油定价体系的介入,中国希望通过先易后难的方式,首先建立中国版的原油期货交割、校验的国际化标准体系,确立中国原油进口的定价基础,再通过国内原油期货市场与迪拜市场的关联,初步形成统一的市场体系。一旦原油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国内外市场参与者将通过人民币买卖原油,将逐步扩大中国在全球石油市场的定价权。另一方面,中国正在上海筹备国际黄金交易中心,目前签约成员数量已达40家,超过预期的30家,尤其是外资银行参与态度积极。预计今年929日在上海自贸区启动黄金交易之后,人民币将成为交易币种,届时将推出100克、1千克以及12.5千克等三种人民币定价实货黄金合约。外资交易商将可使用离岸人民币直接参与实货交易,上海黄金国际板的推出,无疑有助于全球第一黄金产销大国的中国争夺黄金定价权。

随着人民币和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此长彼消趋势的不断发展,随着中国参与全球定价有关市场主体的不断发育,中国有望迎来争夺全球定价权的时间窗口。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2014年8月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