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银行(中国)原董事长高峰为金融硕士作实践课程讲座

发布时间:2021-11-18浏览次数:1355

11月17日,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邀请了德意志银行顾问、中国区原总经理、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高峰为金融专业硕士的同学们带来主题为“金融创新 风险漫谈”的实践课程讲座。本次讲座由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教授主持。

高峰,曾就读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并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取得博士学位。于2004年回国后担任德意志银行全球市场部中国区主管,并在2004年8月至2007年12月间兼任德意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行长。后任德意志银行中国区总经理、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德意志银行顾问。

高峰先生一直致力于在中国市场建立和发展德意志银行全球领先的环球市场业务,他为银行培养了大批关键人才,在客户、监管机构、行业和德意志银行员工中享有极高声誉。在他的领导下,德意志银行巩固加强了业界领先地位,处于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前沿。

高峰先生首先从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市场从业人员两方面阐述了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高峰先生结合基德公司丑闻事件(Kidder Peabody)、巴林银行破产事件(Barings)、所罗门兄弟债券事件(Salomon treasury)等交易丑闻事件,强调了金融人才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沟通技巧、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此外,高峰先生通过回顾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5年股市情况,说明金融市场需要在危机中完善监管和市场规范。

随后,高峰先生通过列举华尔街垃圾债券大王Milken、掉期交易、抵押担保证券(MBS)、可转换债券等事例,详细讲解了有关证券化、资产支持债券、信用衍生品的问题,提出了在金融市场中要有一双“发现机会的眼睛”,同时,他介绍了AIG集团的信用违约互换(CDS)投资组合和次级抵押贷款事件,表示需要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和处置,防止创新演变成灾难。

最后,高峰先生阐述了“充分大的市场”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助力作用,表示解决切实的问题是金融创新的底层逻辑,强调金融人才应该具备理解和拆分风险的能力以及合理的奖惩机制的重要性。


Q:您如何看待中国和美国在IPO上市监管中存在的某些差异?

A:我认为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监管理念。国内对于IPO上市的监管理念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是在不断自我更新的,从执行的层面来说,国内的监管方式较为果断。

Q:请问您怎么看待“水至清则无鱼”的市场投机问题?

A:以2015年中国股市为例,我认为市场上既需要有实际需求,也需要有敢于承担风险的人;投机并非是贬义的,如果市场过于单向,则不利于发挥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Q:您怎么看待比特币的监管问题?

A:近年来,比特币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市场对于比特币的看法褒贬不一,但是主权性依然是绕不开的话题。

(以上回答为提炼后要点。)

本次讲座加深了同学们对金融创新与风险并存的理解,也为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启发。
     最后,章玉贵院长就此次讲座谈论了切身感受,也对高峰先生的倾囊相授表示感谢,期待再一次听到高峰先生的相关研究分享。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