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头版头条报道我院罗雪梅老师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14-04-14浏览次数:626

2014412日的《文汇报》头版头条以标题《让文科生心里也有“数”》配图新闻刊登了我院深受学生喜爱的公共选修课《高等数学》教师罗雪梅教授的事迹。

2004年,罗雪梅老师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在文科生居多的上外教授数学,并不是一件易事。但是罗老师做到了。初入上外时,罗老师在课堂教学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不断的探索研究中,摸索出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用生活化的比喻帮助同学理解抽象概念,用轻松有趣的话语调动同学的上课积极性。除了课堂教学,她的知性与随和让大家都愿意和她亲近。课程选修、出国交流报名、专业分流选择……办公室里往来的学生络绎不绝,大家都愿意与罗老师分享自己的困惑和迷茫。虽然每周有三十多节课,但罗雪梅老师总能安排好时间,腾出时间给同学们答疑解惑。无论如何繁忙,她总能有效地给大家提供各种咨询。这出自她对本职工作的娴熟和专业,与时俱进的心态,更出自她对学生的关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面对学生们的感恩,面对取得的种种成绩,罗老师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敬业乐岗,认真工作,默默奉献,为学校及学院发展,为学生成长,倾注着自己的心血。她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岗位上默默地工作着。罗雪梅老师是我们心中党员的典范。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锤炼坚强的党性,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她用自己最朴实平凡的行动讴歌着共产党员的灵魂,树立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附:文汇报对罗雪梅老师的报道

链接:http://wenhuipdf.sumg.com.cn/html/2014-04/12/content_1.htm

 

《文汇报》:让文科生心里也有

(本报首席记者 樊丽萍)

罗雪梅上的公共选修课《高等数学》实在太火。别说很多人选课选不上,哪怕只是想去蹭课,找个坐的地方也不容易。她上课从不看书,也不会找个地方靠靠,哪怕一天连上8节课,也始终像舞台上的演员一般精神振奋。她说,我这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情,就是当老师。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所有文科生只要想学高等数学,都得想尽办法拜在罗雪梅门下。

之所以要想尽办法,是因为罗雪梅上的《高等数学》实在太热。别说很多人选课选不上,哪怕只是想去蹭课,找个坐的地方也不容易。至于个中缘由,最好的回答就是罗雪梅说过的一句很霸气的话:上我的课你还不懂,那你就永远不会懂了。

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在名校能把数学课上得很的老师,周末常去社区阳光之家,给智障孩子上课。

我这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情,就是当老师。罗雪梅这样介绍自己,然后就咯咯地笑起来。她的言语中充满着快乐,也很自信:我就是有一种传染快乐的能力。

连上4节课没一个学生

我一周上20多节课,比高中老师还厉害呢。罗雪梅任教于上外国际金融贸易学院。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统计学,这4门对金融财会专业学生而言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她一肩挑。

记者见到罗雪梅时,她刚给会计学专业的大一学生连上了4节数学课。从上午8点开始,到中午11点半下课,全班学生里,竟没有一个下的。

其实,这堂课有点像登山,罗雪梅给学生讲矩阵,知识点很多,不少学生学起来感觉吃力。为了让学生听懂,她不仅讲概念、难点,也时不时会说到思想:数学论证很抽象,但只要掌握了其中的思想,一点都不难,反而能发现数学是美的。

罗雪梅上课不看书,也不会找个地方靠靠,哪怕一天连上8节课,她也始终像舞台上的演员一般精神振奋。学生说,再冷的天她也只穿一件羊毛衫,因为上课着呢。

罗雪梅不管上什么课,都有很多蹭课族。一名上外国际关系学院研一的女生说,她来蹭课就是为了弥补本科留下的遗憾,那时没选数学课,一直很后悔。

对文科生来说,高数就是一棵高树嘛。难是难学了点,但只要学好了,对你以后帮助大着呢。罗雪梅有一个信念,再难的课也得让学生快乐地学,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学好。

至于罗雪梅的教学能力,最有说服力的是公选课的上座率。这个学期,罗雪梅每周二晚在上外松江校区上课,结果早上10点,可同时容纳180多人的大教室,就已被占座占满了。在上外,罗雪梅已经连续5次被评为十大公选课人气教师。

好事坏事学生都愿意告诉她

罗雪梅深受学生欢迎,其实不仅仅是因为上课能力。学生不管在校的还是毕业多年的,都把她当真心朋友;遇到坏事、好事,第一个都想找她说说。

罗雪梅的记忆里藏着一件事情,那次经历让她知道:教师的一句话在学生心里的分量。

那是10多年前,罗雪梅还在山东一所高校任教。那是非典期间,学校规定学生不准随意离校。结果有个很优秀的孩子晚上翻墙出去,回家一趟,就被逮住了。违纪的后果是:男生即将到手的奖学金没了,还得写检查。由于无法接受这样的处分,那位学生给罗雪梅打电话道别,说准备退学,永远离开这所破学校。罗雪梅跑去和这位学生谈了整整一个下午,最后达成一个口头协议:男子汉要证明自己有本事,不是逞一时之快,而是4年后见分晓——有本事就考名校研究生。这个男生后来成功考上了中科院,今年马上就要在德国拿到博士学位了。

罗雪梅喜欢听学生们的故事,在他们面前,她总是很有智慧。

记者见到罗雪梅那天,一名已经毕业4年的女生回校,专门请罗雪梅写出国推荐信。推荐信很快写完,就要签名了,一看学生掏出装材料的信封,罗雪梅立马搁下了笔。你申请国外大学,信封也要整得体面些。这种土黄色的只有中文字的信封,适合用来装推荐材料吗?她给学生支招,马上到学校小卖部去买更体面的信封。

没有光鲜履历,却收获很多老师没有的财富

除了给大学生上课,很多个周末,罗雪梅专门从松江的家里跑到上海黄浦区豫园街道社区阳光之家,为智障孩子们上课。

罗雪梅坦率地说,她去阳光之家不是出于崇高的觉悟,只是有一次无意间听学生们说在参加志愿活动,她觉得当志愿者有意思,也跟着去了。

第一次去阳光之家,罗雪梅在那里看到了一位和她完全不同的老师。那位老师自己腿脚也有点问题,走路不便,却很用心地教孩子。看到这一幕,同样身为教师的罗雪梅感到自己有一种责任,要继续在这里服务。

罗雪梅说,她当老师,对一些家境困难的学生,会更加用心一些,因为他们更需要机会

7年前,罗雪梅在自己的课堂上遇到了一位女生。从河北考到上海,家里很贫困,上了大学只知道死读书罗雪梅耐心地为这位女生引路。本科时,她鼓励这个个子矮小的女生多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还让她加入自己的课题组。读研后,她把这个女孩收在门下,放手让她独立做科研,找机会送她参加国际会议……如今,这个女孩临近毕业,她在读研期间获得了国家奖学金,现在还被评为上海市高校优秀毕业生。

和大多数高校老师不同,罗雪梅的履历说不上光鲜,我一生干过建筑临时工,下乡当过知青,进工厂当过工人,然后开始当教师,一当就当了30年。但是罗雪梅在学校获得的财富,让很多为人师者羡慕。

雪梅姐”——这是大多数学生对罗雪梅的称呼。据说,过去有不懂事的新生称她雪梅奶奶,结果遭到一阵抗议。在爱戴罗雪梅的学生们心中,她永远年轻得像20岁,是他们的同龄人、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