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金贸学院教师杨静宽

发布时间:2007-06-04浏览次数:550

    今天很有幸采访到了杨静宽老师。杨老师前不久从美国回来,她在Winthrop大学作为交换老师任教一个学年。该大学与上海外国语大学之间的校际联系长达20年。杨老师在美国的主教课程为:中国当代文学和Doing Business in China。在与杨老师谈话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不少关于中美两国在文化和课程体系等等之间的差异。而在谈话中杨老师一再强调的是,美国学生相对与中国学生更独立。

    问:您在美国教书的过程中,有没有觉得中国与美国的学生有何不同?

    杨:他们学生在课堂上更活跃。当然这有可能跟班级有关,他们每个班级人数一般在25人,而且有些选修课中有大一的学生,也有大四的学生,跨度比较大,其中大四的学生更为活跃。中国的学生比较擅长背书,但他们不是这样,他们更有自己的一些理解。有的时候老师在上面讲课,他们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提出问题。还有一点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他们的家长都不能看自己孩子的成绩的。因为大学生就意味着成人了,能自己对自己负责了,有隐私权。这在中国就不一样了,有的学生家长甚至还会打电话给老师问学生情况,感觉中国的大学生似乎还是中学的延续,不够成熟。他们一定按时交作业,即使有耽搁也一定会给老师发E-mail解释清楚,比较敢于负责任。上课不迟到,表现出对老师的尊重,虽然上课的时候会挑战老师的观点。

    问:那么在学习的氛围上有什么不同吗?

    杨:周一至周四他们都很用功读书,而周五的时候,可以说整个学校都空了。一般他们在周末都要打工。大学是从学校到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边学习边实习可以说是很好的方法,因为这样对社会有更多的认识,步如社会的时候就更能有所准备,更好地适应。

    问:在课程设置方面有没有差别?

    杨:对他们来说,大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延续。他们的课程和课时都没有我们多,但是他们涉及的面非常广而且阅读量也很大。而且也要写很多papers,一个学期大概一共要有100来篇吧。

    问:他们在课余有没有什么活动让您印象深刻的?

    杨:他们很乐于做义工,都有在社区工作的经验,因为这也是在培养他们对社会负责。Winthrop学校有个slogan,可以这样说,是3L,即live learn lead。Live,就是要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因为已经成人了。而learn,在美国是提倡终身学习的,要学会学习,不断学习,才能更充实自己,完善自己。Lead,美国是一个提倡leadership的国家,只有能独立生活,不断学习、进步的人,才能最终达到lead这个目标。其他课外活动,有一个culture event,是学分制的,不满学分不能毕业。Culture event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我这次去,是讲了关于中国文化和中国武术的内容。其他有些讲座是他们自己的学生会联系主办的,还有各学院的汇报演出,活动还是非常丰富的。

    问:前一段时间,我正好有机会采访到我们学校去加拿大的交换生,她似乎没有感受到culture shock,那么,会不会有culture shock呢?

    杨:会有。不过我们学生已经了解了许多关于国外的信息和文化了,而且年轻人也接收到了更多信息,所以比较趋同。但是毕竟不是处于同一个环境的,思想上,想法上还是会有很多不同。如果跟当地人更深入的交朋友的话,这种culture shock就会更明显。

    问:国外的大学是不是真的相对于国内的大学更能提高一个人的各方面素质?

    杨:方法不同,有利有弊吧。中国的大学更侧重知识的教授,而国外的大学更注重能力的培养。不过现在中国的大学也在向那方面靠拢了。关键是因老师而异,有的老师也会比较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过在国外的大学学习,最突出的优点在于能开拓视野,同时提高语言能力。尤其是在国外读本科,本科的课程比较多,而且需要四年时间,对语言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而研究生不是很明显,因为一方面课程比较少,而且时间也短。

    问:您对想要出国留学的同学有些什么建议吗?

    杨:要出国留学,首先在国内一定要学会自立。因为国外有许多事情都要你自己去完成,比如借房子、入学注册等等,所以想要出国留学一定要先培养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