瞩望中国在21世纪经济学体系中的新坐标

发布时间:2021-05-09浏览次数:273

日前,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维拉任命了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和哥斯达黎加的4名贸易专家为新任副总干事,该项任命被广泛视为深度契合当前国际贸易的格局版图与趋势变迁,更反映出世贸组织对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的重要期待。

从时间序列来看,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得益于持续扩大的对外开放与促进中外产业链、供应链的有效对接与深度融合,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即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贸易参与主体之一。这不仅在全球贸易变迁史上具有特殊的实践探索价值,更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大国样本研究价值。联合国贸发会议日前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或许是近代史上最史无前例的故事之一。例如,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所占份额还不到1%,40年后的2020年,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接近15%。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关键作用。中国不仅从疫情中迅速恢复了出口,还在多个出口领域取得了进一步的增长。

为什么说中国的开放与发展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大国样本研究价值?因为中国在高水平对外开放过程中更加重视发展红利的对外释放,尤其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落实,尽力避免全球有实力参与主体在对外经济政策上的“以邻为壑”、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对全球经济与贸易体系的冲击,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新兴经济体致力于全球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担当。

近年来,发达国家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和提供全球公共产品方面明显后劲不足,甚至出现了集体“内卷化”趋势,国家层面的利己主义明显抬头、自由贸易发展不时面临“缺氧”的局面。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通过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向世界释放了一系列超预期开放措施,不断缩短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快推进自贸区(港)建设,积极推动与区域和全球重要经济体达成双边或多边投资贸易协定,以建立长久稳定的市场准入机制。同时,中国还在此期间牵头成立了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凝聚最大公约数的开发性国际金融机构。作为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受益者,中国在多边贸易体系与全球经济一体化逻辑受到空前挑战的背景下,以持续开放履行中国在市场准入、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以及透明度等方面的承诺,向新一轮全球化提供重要动力与来自中国的贡献。事实证明,越是在全球经济处于不确定的时期,中国越是通过推动高水平开放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中国作为率先受到疫情冲击的超大型经济体,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即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面对疫情作为超级“黑天鹅”事件所引致的重大不确定,出台了以“六稳”、“六保”等为核心的一揽子应对措施,并就加强国际合作抗疫,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努力。在抗疫过程中,中国逐渐形成了可复制与推广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对框架:当单一微观市场主体因受外部冲击而无法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或者本身面临存续危机时,政府不仅要即刻发挥“守夜人”的角色,更应扮演危机时刻的市场秩序维护者乃至“最终担保人”角色。

尽管全球经济、贸易与金融一体化趋势不时遇阻,但技术的进步不会因为人为设置障碍而停滞,尤其是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市场扩张与财富重新配置不可避免。基于要素自由流动和交易成本节约的全球化内生动力很难被长期遏制。无论是美欧等发达国家,还是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没有任何一方可以无视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乃至价值链的大范围断裂带来的巨大沉没成本,也没有任何资本力量和国家力量能够通过构筑各种壁垒阻挡全球要素的合理流动。

研究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国际经济学界权威人士很早就认为,中国改革开放是在没有现成参照系的情况下取得巨大成就的。中国在经济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许多成功探索,不仅改变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部分结论,而且正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学的研究主题与关注焦点。包括备受关注的国企改革领域,中国的实践探索正在引起西方经济学界的高度关注。国企改革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高难度命题。中国的成功实践让世人明白,尽管产权明晰非常重要,但并非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唯一安排,只有在市场经济其他制度有了相应完善的背景下,产权的内生才会明晰化,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在一个有效政府的引导下,国企不仅能适应市场化,还能在市场竞争中构筑新优势。这就需要建立清晰的政府规制、合理的股权结构、良好的公司治理、持续的创新精神以及赋予国企负责人应有的行为空间,确定剩余索取权的分配原则。即必须明确国企作为市场主体的真实身份,厘清国企在市场与社会中的行为边界,防止在日趋固化的利益格局中强化国企作为特殊群体的利益诉求,以解决困扰国企改革多年的“道德风险”难题。

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并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构建和完善能有效支撑经济高水平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与金融体系。这将为21世纪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提供极具价值的研究样本,也将由此形成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宏观经济学发展框架。

(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

刊载于2021年5月8日的《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