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在当今时代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由科幻作品衍生而来的次文化,和较为严谨的学术领域未来学有密切的关系,其本身是一种关于“理解”的文学,是对人类、对宇宙的理解。人作为单个的个体,其存在与价值相比宇宙来说实在是太过渺小。而科幻作品借助电影这一载体,从视听角度为观众们带来新的冲击,也为我们带来新的问题与思考。
本期执卷将穿越广袤的宙域,谈一谈那些知名的科幻电影及其原著作品——
一、
2001 太空漫游
“There is only one Kubrick,and 2001 is a pure movie.”
--Christopher Nolan
猿是如何变成人类的?来自月球暗面的神秘信号将回答这个问题,一切线索指向木星,发现者一号现在将走向未知的命运——人工智能是我们忠实的朋友吗?人类文明究竟该如何定义?人类的未来是什么?在群星之中我们是否孤独?
克拉克将在这部作品将带给你最疯狂、最发人深省、最哲学的答案。而库布里克将用最少的台词和最华丽的画面来最大程度地激发你的想象力。
二、
降临
“We need to find out what they want and where they come from.”
降临地球表面却悬至半空的外星飞船,打破了时间和空间概念,形成海市蜃楼般的幻境;人类与外星生物的接触与交流,是一幅幅如水墨画般的外星文字。
而作为原著的科幻小说也充满了哲学思想,作者甚至把决定论、因果论、自由意志、时空机器、平行宇宙等等关于人类对于时空和哲学的种种可能性,在很多个短篇里,分别讨论了一遍。像寓言,像神话,
说教,不炫耀,只讲一个个初中生也能听懂的故事,提醒了人类所有的可能性。
三、
沙丘
“Every time human beings face up to their own smallness, it is a great progress of their own”
一切会思考的机器都被摧毁后,宇宙的焦点重回人类之间的争夺。行星厄拉科斯——人类梦寐以求、竞相抢夺的“香料”的产地,在这里上演着权术与背叛、恐惧与仇恨、希望与梦想的太空歌剧。人们常常用另一个名字称呼这颗干旱的星球——沙丘。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少年保罗在这里抗争着他的宿命。在命运面前,他是如此的渺小,却又如此的强大。
作为科幻史上最负盛名的太空歌剧之一,沙丘的改编电影也将于今年上映。
正如阿瑟·克拉克在其作品《神的九十亿个名字》中写到:“苍穹之上,一片寂寥,群星慢慢闭上了眼睛”。科幻的浪漫或许就在于此,在浩瀚的星空之中,人类短暂的生命实在是太过渺小。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想象力可以乘上发现者一号,穿越星空,探索未知的天地。
以下,学术部执卷组发出六月征书令。我们期待同学们对于优秀科幻作品和科幻电影的推荐!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写下你的推荐理由,即有机会获得学术部送出的礼物!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