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寒冬
地理意义上的冬天注定只存在与南北半球两者之一,但我们正经历着的,是席卷全球的经济寒冬。
中国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美国是4.8%,欧盟是2.7%,欧元区是3.8%……众多国家都出现了数十年的首次负增长,既然是负增长,彼此也就只是五十步笑百步,大伙都挺困难,咱谁也别嘲笑谁。中国是最先作出反应的国家,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在遭受巨大损失的情况下负重前行,而这个星球上的其他国家也同样处于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目前“灯塔国”确诊人数尚处峰值,而我国疫情已基本被扑灭,未来几个月走势还未可知)
二、负增长
这一期我们将聚焦国内情况:这场寒冬是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首度萎缩,除了西藏和台湾两个省份以外,其他省份均出现了经济负增长。
湖北4成的衰退使得经济水平几乎拦腰折断,北方第二城天津一夜间衰退近10%,东北加速衰落,领头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也跌得不轻,而较为欣慰的方面在于西部内陆地区受到影响较小,头部城市如成都被人们所看好,事实上,在第一季度成都生产总值已经超越了苏州。
说到苏州,作为出口导向型工业城市,苏州受到欧美市场影响较大,出口导向型产业何尝不是如此。随着欧美各国疫情的爆炸式发展,诸多行业陷入瘫痪停滞,产能恢复遥遥无期。就算是川建国同志工作卖力,不顾疫情强行复工复产,产能遭到毁灭性打击也注定难以逆转。由于中国在产业链上端的缺口还在,我们还有许多必需工业品是无法制造的,或者不具备竞争优势,欧美的全面停产,实际上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或许不及“入关学说”那般乐观,没有科技进步等带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突破,我们也难以短时间内占据市场的制高点。
三、消费乏力
说完供给端,再看需求端,需求端也同样任重道远,甚至形势更为险峻。可以预见的是,我们将不得不面对全球消费乏力的状况。
这种乏力,很可能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很大部分用于出口的产品,将不得不转向内销。而国内消费市场何尝太平,全球化不是一句空话,能赚取较高利润的出口面临停滞,以此为生的人收入必然下降。再加上疫情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保守心理,带来国内消费市场的颓势,从而形成了一定的恶性循环。我们不由得想起章院长之问:经济困难时期,信心与黄金哪个更为重要?或许对于广大的投资者而言,困难时期的信心比黄金更为珍贵。
四、春天会来吗?
诚然第一季度我们失去了太多,诚然第一季度外国的纸面数据比我们的好看上不少,但笔者相信全年的经济增长依然会是正数,中长期来看,我依旧愿意相信中国是受这次疫情影响最小的国家,客观上来说一些不健康的坏账,一些兜不住的假账(例如Luckin)在这场浪潮后会露出它们裸泳的真相,我们的经济在春天来临之时得以轻装上阵。
诚然很多人还是抱有悲观态度,但你永远可以相信这片古老土地上的人们。一切都还在:人、土地、生产设备、社会秩序,以及最重要的:我们想要逆天改命的决心。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