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贸易学院
English
SEF微博
导航
学院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领导团队
部门设置
系部中心
英语教学部
英语教学部
专业教学部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金融系
会计系
数据科学/统计系
项目中心
金融硕士(MF)项目中心
国际商务硕士(MIB)项目中心
研究机构
研究中心
经济与金融案例中心
金融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
学生职业发展中心
东方管理研究中心
大数据与应用统计研究中心
大数据金融研究中心
实验室
金融贸易会计实训实验室
金融大数据实验室
数据科学与金融大数据实验室
职能部门
学院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
委员会
院务公开
联系我们
教育项目
本科生
专业介绍
信息发布
学科竞赛
数学建模竞赛
英语学科竞赛
交换交流
规章制度
硕士生
硕士(学术型)
金融学
国际贸易学
统计学
硕士(专业型)
金融硕士(MF)
国际商务硕士(MIB)
博士生
博士后
学术科研
学术机构
科研项目
学术著作
学术论文
学术活动
师资力量
教师名录
顾问教授
特聘教授
兼职教授
人才招聘
国际合作
合作院校
合作项目
海外纪闻
教师篇
学生篇
相关规定
学生工作
党建专栏
团建专栏
学生活动
新生指南
社会实践
创新创业
就业指导
校友中心
校友新闻
走进校友
校友会
下载专区
教师专区
学生专区
新闻动态
更多+
1
春风送暖,共迎新年 — 国际金融...
2021-01-25
2
凝心铸师魂,薪火共传承 ——国际...
2021-01-21
3
我院教师吴珺如申报项目获批2020...
2021-01-20
4
阮春阳老师、罗光圣老师论文在SC...
2021-01-16
5
我院学子在2020年亚太地区大学生...
2021-01-13
6
我院徐佳教授论文被SSCI来源期刊...
2020-12-31
新闻动态
更多+
春风送暖,共迎新年 — 国际金融贸易学院举办2021年师生新春座谈会
凝心铸师魂,薪火共传承 ——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成立“罗雪梅工作室”
阮春阳老师、罗光圣老师论文在SCI期刊IEEE Access 发表
通知公告
更多+
12.07/
2020
国际金融贸易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简章
上海外国语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是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发祥地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进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复合型学院,是我校培养国际型商务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学院现有金融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会计学(英语)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自然语言处理与金融大数据)四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一个应用经济学一级硕士点,以及一个国际政治经济学博士生招生方向。应用经济学一级硕士点下设国际贸易学、金融学和统计学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及金融专业、国际商务专业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2012年起开设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考试培训项目(非学历),并设立ACCA全球考试考点;2016年启动“多语种+”金融人才实验班项目,提供金融学辅修学士学位课程教育。此外,学院建有上海市专业硕士实践基地、金融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大数据与应用统计研究中心、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和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研究中心等。为推进学科发展,凝聚高层次创新型优秀人才,加强学术交流,学院常年
07.17/
2020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2020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即将开营
时间:2020年7月18日 - 20日 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少年无惧、未来可期。 议程: 7月18日09:30 - 10:00开幕式10:00 - 12:00主旨演讲朱晓明 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原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3:00 - 15:00专题讲座章玉贵 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15:30 - 17:30专题讲座陈运文 先生达观数据创始人兼CEO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专家7月19日08:30 - 10:00专题讲座于津平 教授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10:30 - 11:30专题讲座陈彬 先生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副所长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7月19日 - 20日专业面试、政审
06.17/
2020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2020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招生简章
举办时间:2020年7月18日-7月20日举办形式:远程在线拟入营人数:100人学院简介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最早开设复合型专业的学院,目前已是本校规模最大的复合型学院,是学校培养国际型商务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其前身是1984年在英语系中设置并孵化的国际贸易专业。学院现有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金融学(英语)和会计学(英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自然语言处理与量化交易)四个本科专业,以及一个应用经济学一级硕士点。本科四个专业均为专业和英语双修的复合型专业,新增设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自然语言处理与量化交易)”专业根植于现有的语言优势、学科优势与专业特色,以大数据分析在现代化金融领域的应用为核心轴线,旨在使学生获得扎实的数据科学与金融专业知识,具备开展大数据科学与技术在语言、金融领域的应用与创新的核心技能,该专业的开设将为上海国际化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数据中心的建设培养急需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本院应用经济学为上海市高校一流建设计划(B类)学科,下设国际贸易学、金融学、统计学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此外,本院还拥有金融硕士(MF)和国际商务硕士(MIB)两个专业硕士学位
06.09/
2020
国际金融贸易学院2020年团委学生会新一任主席团换届选举结果公示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
本科
学术硕士
博士
金融硕士(MF)
国际商务硕士(MIB)
学术会议
更多+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上外召开
2020.01.16
2020年1月14日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议中心英国厅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院长主持,邀请了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荣跃明、上海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何建华、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主编王多、上外文学研究院教授陈福康、上外科研处副处长张耿教授等专家参与,专门就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人文社科重大项目《文化产业的经济支持政策研究:国际经验与启示》的研究成果进行探讨。课题组成员孙海霞副教授、余宇新副教授、李煜鑫副教授、李洋博士就各自负责的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和上海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报,各位专家进行了认真研讨,提出了很多精彩点评和建议。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荣跃明提出应通过不同国家的相关文献来进行研究,要注意文化产业概念在不同国家其实是不一样的,所以统计数据上会存在差异。需关注到新业态发展的趋势,不同国家是不同的,日本动漫、美国好莱坞、中国网络文学等影响较大。认为文化消费引领消费升级,更好质量,要达到更好品质,就是文化品质。发达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完成了这个阶段。文化产业新趋势带来的专业分工变化,需要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就我校承办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特色论坛发来感谢信
2019.10.31
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于2019年8月29-31日在沪举行。8月28日,作为大会的预热大戏,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上海外国语大学承办的特色论坛“人工智能驱动高质量发展——构建人工智能生态链论坛”在上外虹口校区顺利召开。近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向我校国际金融贸易学院发来感谢信,对学校为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成功举办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衷心感谢。特色论坛当日,来自海内外的数百名人工智能领域嘉宾共聚上海外国语大学,近二十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界、业界嘉宾进行了具有专业前瞻性的主旨演讲,并通过论坛特设的高端圆桌论坛和与会者们就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翻译、人工智能发展与跨文化人才培养、人工智能发展及新数字鸿沟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中国国际电视台、人民网、中新社、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第一财经、上观新闻、澎湃新闻、上海教育电视台、上海电台、东方网、新民周刊、东方教育时报、新民晚报、上海教育新闻网、劳动报等二十余家中央及沪上媒体对此次特色论坛进行了全方位报道。此次论坛的顺利召开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紧跟国家发展战略,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研究领域在人工智能方向主动谋划、率先布
我院将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特色论坛我院将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特色论坛
2019.08.09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即将迎来建校70周年之际,由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承办的主题为“人工智能驱动高质量发展——构建人工智能生态链”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19)特色论坛,将于8月28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召开。届时,包括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数据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毅可在内的一批中外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专家将云集上海外国语大学,就“人工智能驱动高质量发展——构建人工智能生态链”“这一主题,凝聚共识,发出权威声音。本次论坛议题包含但不限于:“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科技生态智能化、人工智能发展与“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发展与跨文化交流新趋势、人工智能与“一带一路”经济社会包容式发展、人工智能、新数字鸿沟与“一带一路”繁荣共生、构建“一带一路”人工智能生态链的模式探讨,等等。会议期间还将举行高端圆桌论坛,中外专家将围绕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翻译:挑战与对策,人工智能发展与跨文化人才培养探讨,人工智能发展、新数字鸿沟及其对策等议题进行交流讨论。论坛还将吸引相关企业现场展示,向专业与普通观众展示最新技术成果与产品。作为本次论坛的高级顾问,欧盟研究署的
学术会议
更多+
党建中心
更多+
习近平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11月12日,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在上海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30年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风起云涌,党中央全面研判国际国内大势,统筹把握改革发展大局,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掀开了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崭新篇章。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就是要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支持浦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锐意进取,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上海广大干部群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浦东开发开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各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党中央对浦东开发开放高度重视、寄予厚望。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指出“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
2020.11.13
党建中心
更多+
习近平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2020.11.13
国际金融贸易学院“四史”讲座——《感受总书记初心和共产党使命》
2020.11.11
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领域重大风险:党的领导智慧与经验总结 | 国际金融贸易学院开展“伟大工程”系列示范党课开讲
2020.11.0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0.11.03
院长专栏
教授观点
更多+
Expert: CIIE a brid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
The China International Import Expo is a connector between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markets in countrys dual circulation development pattern, a Shanghai expert said.In May, Chinas top leadership announced that it would fully develop the advantages of the countrys super-large market and the potential for domestic demand to establish a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featuring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ual circulations that complement each other.No country can maintain the growth of its exports foreve
把准全球科技中心变迁与人才流动新趋势
作为二十国集团(G20)重要成员国的印尼和土耳其,其总统近日相继接种中国疫苗,这不仅在全球抗疫史上是具有指标意义的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在全球前沿科技领导力的竞争中位列第一梯队。科技背后是经济实力、研发基础、微观主体、组织与制度体系、决策领导力以及科研环境等一系列要素的集合体。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研发投入近年来已达到年均3500亿美元的规模,占GDP的比重为2.2%,与欧盟的平均水平相当。无论是研发投入增长速度还是研发人员增长速度都是主要经济体中表现最突出的。如今,中国无论是在基础研究,还是在试验与应用研究以及5G移动通信、量子通信、高温铁基超导、载人航天、深空与深海探测、智能电网、核电站等凝聚前沿技术积累与复杂管理能力的超级工程建设中,均取得了重大突破,正在向21世纪的超大规模创新型国家迈进。过去一向喜欢用比较静态的眼光看待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技成就的西方,对中国科技发展呈现的“井喷”之态,尽管依然存在着显著的不适应,但面对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经得起检验的巨大成就,即便是最挑剔的西方科技观察家,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在组织领导前沿科技领域的独特优势与综合管理能力。英国《自
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国际政治经济学逻辑
即将迎来第一个建党“一百年”的中国,如何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向不确定的世界注入稳定因子,进而促进和引领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与投资便利化,是历史赋予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使命。中国多年来一直坚持对外开放日前召开的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工作时,就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等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包括: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以及在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的过程中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概言之,业已成为全球超大规模市场的中国,不仅没有因为来自外部经济保守主义的干扰甚至打压而收紧对外开放的步伐,反而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众所周知,中国对外开放是在没有现成参照系的背景下启动、探索与逐步深化的。如果从时间序列来看,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决定实施对外开放到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
更多+
社科评论|签署RCEP:从自由贸易协定到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11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方欢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完成签署,也将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不仅充分肯定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的划时代意义,而且为加快实施我国自由贸易区战略指明了具体方向。 11月15日,在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RCEP正式签署。至此,我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达到了19个,与26个自贸伙伴的贸易覆盖率从27%增加至35%左右。最为值得关注的是,RCEP是我国签署的第一个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此前的18个协定均为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RCEP的签署标志着我国开启了自由贸易协定的新形式。 RCEP顺利签署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1954年,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荷兰经济学家简·丁伯根在《国际经济一体化》中将“一体化”视为国际经济政策的一个特殊方面,以此建构国际经济的“最理想结构”,并区分为“消极一体化”和“积极一体化”两种形式。其中,“消极一体化”旨在消除国际经济政策的某些工具而采取的政策措施,从而达到国
国家安全 | 陈淑梅:如何实现前沿科技领域开放与安全相统一
(作者: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淑梅)来源:2020年10月14日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教授观点 | 【破题“十四五”】坚持开放创新 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8月24日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特别强调,“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如何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座谈会上也明确要求,“坚持开放创新,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不仅为如何在国际科技合作中创新共赢指明了方向,而且为“十四五”期间国际科技合作工作作出了部署。我国第一个国际科技合作政策《“十五”期间国际科技合作发展纲要》于2001 年发布,提出“国际科技合作最重要战略目标应当定位在促进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上”。2006 年,科技部发布了《“十一五”国际科技合作实施纲要》,要求“努力在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和提高合作成效三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2011 年,《国际科技合作“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 “推动我国科技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十三五”时期,国际科技合作演变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科技部在《“十三五”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中进行了全面部署。随着中美经贸摩擦的升级、国际科技竞争的加剧,我国国际科技合作也迎来了严峻的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