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玉贵院长受邀参加第二届进博会专业分析报道

发布时间:2019-11-11浏览次数:1198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10日落下帷幕。在115日至10日的6天时间里,共有181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8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5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累计意向成交达711.3亿美元(按一年计),比首届增长23%,本届进博会成果超预期。

本届进博会受到中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尤其是握有“主场”优势的上海媒体,运用最新科技,从广播、电视、网络到相关客户端,进行了全方位、全景式、全平台融媒体分析报道,向国内外用户提供实时报道与权威解析。

作为国际贸易专家,章玉贵院长在首届进博会的宣传报道中,就参加了多家媒体的直播分析报道。为广大观众、听众与网友进行专业解说,并就国际贸易与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进行相关分析,回答了相关问题。


本届进博会期间,章玉贵院长受东方卫视、上视新闻综合频道的邀请,分别于116日和1110日参加了长时段直播分析。

116日的直播分析中,章玉贵院长与主持人袁鸣及来自新能源、环保科技、养老服务、精准医疗、物流服务等领域的专家和各路记者,就本届进博会相关企业展区的最新科技与产品,进行了4小时的直播分析。


1110日收官日的直播报道中,章玉贵院长与主持人何婕及各路记者,对本届进博会进行了全方位的回顾与分析。并着重就本届进博会的特点、装备制造与产业升级路径、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与突破口、进博会与经济全球化、进博会企业签约到展品落地提速的意义、进博会的发展方向与改进措施、进博会对于构建开放合作、开放创新、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的意义等话题,进行了2小时的专业分析与解读。

章玉贵教授认为,进博会作为超大规模国家级进口展示平台,通过首届和本届的成功举办,向国内外参与主体释放出了越来越多的红利,不断显现出其持续扩大的国际引力与生命力;彰显出经济全球化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历史趋势,不会因为个别国家力量的干扰而中断或逆向行驶。我国高端装备面临的最大瓶颈是核心关键技术的卡脖子问题短期内依然无法得到根本解决。中国制造业需要突破的,是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供给与技术标准的参与制定,尖端制造业工艺水平的全面提升,但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通过举办进博会,中国不仅紧握了18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及3800余家参展企业的手,而且通过实实在在的交流展示与签约采购,向世界展现出一个年进口额超过2万亿美元的超级新兴经济体不断增强的国际购买力。某种程度上,中国是以实际行动提升国际市场的“买气”,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消费驱动力。而“进博速度”的不断加快,既是中国政府致力于贸易便利化和节约交易成本的实际体现,也是近距离乃至零距离联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改进措施,是今后国际与国内市场无缝对接的预演。


当然,进博会要办成更具吸引力的超大规模进口平台,一是需要运作机制的进一步市场化,政府的主要作用是搭台,目的是给国内外参照企业和客户提供最佳的展示与交易平台;二是继续为境外参展商提供更便利化的跨境贸易条件;三是加快签约合同的落实,既要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也要向外商释放切切实实的获得感。


进博会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是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打造繁荣共生平台的国家级尝试;也是中国由出口大国迈向更具平衡性的进出口大国的机制化设计与执行平台。目前,这个平台已经对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形成了相当大的吸引力。“6+365”的常态化运营正在释放出越来越强的活力。假如基于进博会的交易规模能够占到中国年进口额的十分之一,即超过2000亿美元的高质量、高效率进口,则对国际社会与国际市场将产生规模化的吸引力与冲击力。进博会也将由此发育成为全球贸易体系健康发展的持续动力与生命活水。

附:直播链接

http://www.kankanews.com/list/onlive/526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